为传承军工红色基因,勇担空天报国使命,10月16日,成人综艺
成人综艺
组织80余名学生赴中国兵器工业第二〇三研究所集体参观“红箭记忆馆”,完成了一堂跨越空天与大地、融通理论与现实的“国防思政课”。

在讲解员的引导下,同学们沉浸于一段段厚重的历史叙事之中。从早期J-201的艰难研制,到“红箭-8”的横空出世与不断创新,再到“红箭-10”的技术超越,一张张珍贵图片、一件件实物展品、一个个复原场景,生动再现了几代西控人面对技术封锁时的自力更生,面对严寒试验环境时垫泡沫板坚持工作的乐观坚韧,甚至将生命定格在科研一线的无私奉献。王兴治院士90岁高龄仍心系国防的感人事迹,更让同学们对“科技高峰,勇攀不止”有了具象化的理解。
王兴治院士总结的“党和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,自力更生、坚韧不拔、勇攀科技高峰、一不怕苦、二不怕死”的“红箭精神”深深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学子:马昕悦同学表示:“他们一步步努力,即使面临艰苦的条件也不退缩,一批又一批人投入进来,面对寒冷的条件垫泡沫板,面对疾病,不计后果的付出,至此我已经深深地被科研者的态度打动。”窦雨同学表示:“红旗飘扬,红箭飞,J-201的研制,红箭-8的创新,红箭-10的超越,向我们生动展现了203所人的独立自主、不畏艰辛的奉献精神。”鲍美希表示:“这里没有浮华的辞藻,只有严谨的数据与沉静的匠心。我看到到的不仅是无声的仪器,更是一代代航天人滚烫的报国誓言。”
此次参观不仅是一次专业认知的拓展,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与使命的传递。航天与兵器,虽分别指向广袤太空与陆地疆场,却在精确制导、自动控制等核心技术上同根同源,更在“国之所需,我之所向”的价值追求上同频共振。
行程万里,初心如一。此次参观在学子心中深植于心的,是“红箭精神”;外化于行的,将是空天报国的坚实行动。西工大航天学子已准备好,将今日之所学、所感、所悟,投入到未来的学习与科研中,矢志为航天强国建设贡献力量。

文图:鲍美希 窦雨 董逸荣 葛畅 马昕悦
审核:韩冬